由住房城鄉建設部、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,住房城鄉建設部計劃財務與外事司、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、中國建設報社承辦的第二屆中國—東盟建筑業合作與發展論壇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召開。本報記者就監理行業相關話題采訪了中國建設監理協會會長王早生。
中國建設報: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、血脈相親,30多年來始終保持著親密友好的合作關系。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,“基建狂魔”享譽世界。其中,監理行業作出的貢獻不容忽視。您認為中國監理咨詢業在東盟市場的優勢與趨勢是什么?
王早生:在我國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進程中,民生工程、住房面積、基礎設施工程等取得了顯著進步。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聯系日益密切,建筑業逐漸成為中國—東盟交往中的主力軍。改革開放40多年來,我國建筑業和房地產業一直是支柱產業、主導產業、朝陽產業,行業實力和地位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得到顯著提升,不僅已經發展成為建筑大國,也向建筑強國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。
建筑業點多、線長、面廣,涉及眾多民生工程,關系到千家萬戶。在眾多工程中,監理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,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。建設工程監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,在我國波瀾壯闊的建設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是我國工程建設領域重要改革舉措和改革成果,推動了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的社會化、專業化,為工程質量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近年來,我國工程監理隊伍不斷壯大,監理企業達1萬多家,從業人員160多萬人。其主要職責可以用8個字概括:工程衛士,建設管家。工程衛士就是要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安全;建設管家就是要為項目、為業主、為群眾把好關,發揮監理的專業作用。
在此次中國—東盟建筑業合作與發展成果展上,展出了很多由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承建的基礎設施、房屋建筑、工業項目、民生項目等重點工程。比如,中老鐵路開通運營,實現老撾人民“變陸鎖國為陸聯國”的夢想;剛剛通車的印尼雅萬高鐵是東南亞第一條建成的高鐵,全線采用中國技術、中國標準,是我國高鐵首次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……這一系列項目表明構建中國—東盟命運共同體正在不斷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監理也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。中國和東盟各個國家緊密融合,推動我國建筑業在東盟國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。
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國—東盟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深度合作,我認為離不開我國堅定支持東盟一體化和共同體建設,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。
一直以來,我國致力于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—東盟命運共同體。9月16日下午,在首屆中國—東盟建設部長圓桌會議上通過的《南寧倡議》提出,中國和東盟將探索建立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廣泛的合作交流機制。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,推動宜居和高質量城市建設。這意味著,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,我國工程監理行業在東盟國家市場發展具有更加廣闊的空間,對推動工程監理行業高質量發展,抓住“一帶一路”倡議背景下的新機遇,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積極推動作用。
中國建設報:多年來,中國企業扎根東盟國家,打造了一張張中國建造、中國友誼、中國精神的靚麗名片。未來,監理行業應如何把握住中國—東盟建設領域發展合作的新機遇?您有何建議?
王早生: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、命運與共,友好交往源遠流長,時下建筑業已經成為中國—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。作為建筑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監理行業應把握住中國—東盟建設領域發展合作的機遇。
一是要建立包括政府部門、行業協會以及企業在內的多層次的交流平臺,全方位、多層次、高效率地展開交流合作,推動中國—東盟建筑業合作與發展走深走實。同時,積極落實《南寧倡議》,與東盟各方深化監理行業的合作交流,共同提升工程質量,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綠色、低碳和可持續發展,提高人民福祉。
二是進一步增強中國—東盟交流合作。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地理上毗鄰,在歷史上相親,各國血脈相連,文化相通,互相之間有數千年的友好交往史。但是在新的形勢和背景下,中國—東盟的交流和交往還應該進一步增強。文化交流不僅是雙方全方位交往的一個重要層面,而且有著非常深厚的民意基礎與歷史底蘊。這些都是進一步推動中國—東盟關系向前發展的重要前提。近年來,我國建筑企業針對東盟國家的文化、風俗以及生活習慣等特點,堅持融入當地、互利共贏,將履行社會責任貫穿項目投資及建設始終,努力打造了一批質量一流、本質安全、環境友好的綠色精品工程,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。
三是加速推進中小民營企業走進東盟市場步伐。民營企業為我國社會穩定、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,民營經濟撐起了我國經濟“半壁江山”。同時,數量龐大的民營企業是中國—東盟經貿合作的主體,也是推動雙方友好關系的使者。不同于大企業間“強強聯合”模式,中國—東盟中小企業間的合作更接地氣,更惠民生。中國—東盟互聯互通,也為民營企業的合作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商機。因此,要全力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,為深化中國—東盟金融合作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中國—東盟中國與東盟地理相近,物流便利,經濟互補性強,貿易潛力無限。特別是廣西、云南等地,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。這些地區在與東盟國家交往過程當中,在建設管理方面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,所以要充分發揮邊境地區的優勢和東盟國家建立更好的聯系。
改革開放40多年來,我國建筑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:規模明顯擴大,呈現多主體發展格局,實力和貢獻明顯提高,對外開放度明顯提高,從建筑業大國不斷走向建筑業強國。未來,在政府部門、行業協會以及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,中國—東盟建設事業以及監理行業的發展,一定會取得越來越好的成果。
|